跳至主要內容

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公司合辦「微生態峰會2023」 打造香港成亞太區腸道微生態新醫藥樞紐

(香港,2023年 1 月 13 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今日於科學園合作舉辦「微生態峰會2023」。峰會雲集20多位腸道微生態科研領域的國際頂尖學者及醫療產業人士,探討利用腸道微生態科研的高速發展,打造香港成為這項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樞紐。

腸道微生態的臨床應用

腸道內有一億個神經元,比脊髓上的神經元還要多,因此腸道又被稱為「人體第二個大腦」。最新醫學研究發現腸道細菌產生的神經遞質不單影響腸胃功能,很多健康問題例如免疫力、敏感、肥胖、結腸癌、自閉症、抑鬱症及腦退化等也與腸道微生態息息相關。因此腸道微生態勢將成為預測疾病的新一代診斷工具。

嶄新醫療科技令腸道微生態的應用取得重大突破。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把腸道微生態轉化成口服藥物,治療可致命的難辨梭菌感染。中大醫學院亦成功研發偵測大腸瘜肉及早期腸癌的細菌基因標記,並在本地市場推出。隨着生物科技起飛,新一代益生菌將有助治療結腸癌、糖尿病、肥胖、自閉症和腦退化等疾病。

中大醫學院是研發應用腸道微生態的先驅

中大醫學院匯聚世界級的腸道微生態專家,一直領導全球腸道微生態的科研發展。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agIC)札根香港科學園,滙聚國際專家人才的樞紐,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及其生物醫藥生態圈攜手推動相關轉化研究。

作為亞太區唯一一所得到英國專家認可的腸道菌移植(FMT)中心,中大醫學院自2015年起已進行了近550宗FMT治療,這數字更是歐洲17個中心總和的三分之一,足見本港有經驗、知識、技術和專才成為開發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的亞洲龍頭。過去20多年,中大醫學院研發的多項非入侵性消化道癌症的生物標記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團隊的研發管道包括診斷自閉症、長新冠、克隆氏症等。團隊亦自2019年起,與內地多間醫院建立網絡,收集全球最大規模、涉及 10萬名母嬰的樣本庫,以瞭解初生嬰兒的腸道微生態對健康的影響。

香港有條件成為亞太區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樞紐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表示:「香港絕對有條件成為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的亞太區樞紐,因為我們有國際級科研人才、先進技術及知識產權保障。而腸道微生態的市場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我們呼籲政府加快推動粤港澳大灣區的新醫藥認證,香港應連同大灣區建立區域性的藥物監管及認證中心,用以審批三地的新藥物研發。相信這個法定機構能有效吸引醫藥企業及人才,把香港打造成新醫藥創科樞紐。」

港府近日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土地、人才和資金等各方面提出發展策略,足見現在是推動『官產學研』合作的關鍵時機。我們亦提倡在河套區提供土地建造現代版『挪亞方舟』,用作儲存數量龐大的腸道微生態生物樣本。」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我們很榮幸與中大醫學院、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合辦這次的『微生態峰會』,將香港於腸道微生態研發領域的科研成就推廣至大灣區甚至亞太區。科技園公司一直與『官產學研』各方緊密合作,為科研人才提供全面的生態圈支援,協助他們將醫療科研轉化,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造福人群。在過去五年,科學園內的生物醫藥公司從50家,增加至目前約180家,反映醫療科技市場持續發展。

我們將會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及港府《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機遇,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支援更多創科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

「微生態峰會2023」舉辦多場座談會,由來自世界多國的重量級學者和醫藥企業領袖,討論如何把握腸道微生態新醫藥產業的發展機遇。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展示香港轉化研究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合作,今天(10月14日)於科學園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提供平台予一眾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學及創科領袖、學者及青年精英進行醫學科研知識及經驗交流,同時展示中大醫學院在轉化研究的豐碩成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於活動開幕禮致詞,他感謝中大和科技園公司一直以來對促進香港醫療和創新發展的支持和貢獻,並表示:「在眾多範疇中,生命健康科技是香港具有明顯優勢的領域之一。香港擁有強大的研究實力和原創性,可創造具有顛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 孫東教授續說:「香港正迎接創科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將全力發展創科產業,並積極參與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感謝參與峰會的每一位來賓,他說:「『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是中大醫學院慶祝40周年院慶的重頭活動。作為一所相對年輕的醫學院,我們於數十年時間躍升至全球首30間頂尖醫學院之一,並在多個轉化研究項目上取得突破,推進國際醫學發展,惠及人類健康。研究人員的努力不僅得到世界認同,改變多項臨床建議,他們亦躋身全球傑出科學家行列,讓香港醫療及科研走得更高更遠。是次峰會展示中大在醫療保健研究上的的優勢、分享團隊如何實踐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及培訓年輕人才的策略。今天我們亦提供了一個跨地域的平台讓各地精英交流創新知識及想法。」 陳家亮教授續說:「展望未來,我們期望能夠將研究平台和網絡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藉以提升科研實力。中大醫學院非常感謝科技園公司對是次峰會的鼎力支持,以及他們多年來在推動轉化研究和培育香港初創公司等方面的工作。我們會繼續在創科發展的道路上攜手同行,期待未來更多的探索。」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很榮幸能見證中大醫學院成立40周年,他表示﹕「科技園公司推動創科發展20年,在香港建立了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至今已匯聚超過1,100間創科企業及逾11,000名科研人才。我們致力將研發成果轉化成創新方案,去年10月成立的轉化研發所更著力加快生物醫藥技術的轉化過程,促進具潛力的研發項目成為造福社群的應用方案。我們將繼續與『官產學研』攜手合作,協助我們的合作夥伴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帶來的發展機遇。」 「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舉辦多場座談會,由多位重量級的醫學、科研專家及享負盛名的業內人士主持及作分享,主題

邱騰華出席亞太經合會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貿易部長會議,在主題為支持多邊貿易制度的討論環節發言。    邱騰華表示,香港一直堅定支持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只有在穩定、可預測和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下,國際貿易才能有效進行,全球資源得以善用,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指,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應共同成為多邊貿易制度背後的強大推動力,以減少差異,凝聚共識。    邱騰華又說,世界貿易組織三周後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第12次部長級會議,香港認為會議務必就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作出回應,協助全球應對當前挑戰和為未來全球公共衞生危機作準備。第12次部長級會議的成功對世貿以至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蘇皆十分重要。    邱騰華上午也參與貿易部長和亞太經合組織商貿諮詢理事會的公私營對話環節,他強調香港支持亞太經合組織長期以來為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工作。    他表示,2022年是亞太自由貿易區議題的一個里程碑。在全球貿易環境經歷重大轉變下,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為亞太地區進一步經濟融合提供更有利環境。    他重申,香港已作好準備,盡早加入協定並作出貢獻,向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邁進一步。    會議期間,邱騰華先後與東盟秘書長林玉輝、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部長Damien O’Connor 舉行雙邊會談,就雙方關注的議題交流意見。   他並與智利貿易部副部長兼外交部國際經濟關係副部長Jose Miguel Ahumada Franco、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顏金勇,以及印尼貿易部部長Muhammad Lutfi會面,討論貿易和經濟議題。 http://dlvr.it/SQqp0d

習近平出席慶回歸活動令人鼓舞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這再次體現習近平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也反映中央對「一國兩制」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對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全力支持,有利於增強信心,凝聚求穩定、謀發展的共識。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2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這是讓人感動的日子,也讓我們對未來更充滿期盼。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這再次體現主席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也反映了中央對「一國兩制」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對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全力支持,有利於增強信心,凝聚求穩定、謀發展的共識。習主席的出席,讓今年的慶祝活動更添深厚的意義,令人鼓舞、令人振奮! http://dlvr.it/SSsCp9